一、基础岗位配置(以午餐为主)
1. 厨师团队:

核心厨师:2名(负责主菜烹饪,如荤素搭配及汤品制作)。
帮厨/配菜工:2-3名(负责切配、清洗、协助烹饪)。
2. 服务与清洁人员:
服务员/打餐员:1-2名(负责分餐、维持秩序)。
清洁工:1名(负责餐具清洗、环境清洁)。
3. 管理岗:
食堂主管:1名(统筹协调、菜单制定、问题处理)。
总人数建议:约6-8人(含轮岗或兼职人员)。
二、不同供餐场景的调整
1. 仅午餐:
可适当减少帮厨人数,但需保证高峰期备菜效率。例如,厨师2人+帮厨2人+清洁1人+管理1人,共6人。
2. 一日三餐:
需增加轮班人员,厨师和帮厨各增加1-2人,总人数约8-10人。
3. 复杂菜品(如10个菜+汤):
需增加1名厨师或熟练帮厨,并延长备菜时间。
三、参考案例与标准比例
1. 比例参考:
员工与就餐人数比例:1:60-80(即200人需2.5-3.3人,实际需根据岗位拆分)。
厨师与就餐人数比例:1:250-300(200人需1名厨师,但实际操作中常增至2名以保证效率)。
2. 实际案例:

某200人单位食堂配置:厨师2人、配菜及清洁2人、管理1人,共5人。
自助盒饭案例(400-600人/天):厨师2人+帮厨2人+杂工2人,共6人。
四、优化建议
1. 灵活用工:高峰时段雇佣临时工协助备餐或清洁。
2. 技能培训:提升员工多岗位操作能力(如帮厨兼清洁),减少专职岗位。
3. 智能化设备:引入切菜机、洗碗机等,降低人力依赖。
最低配置:5人(厨师2+帮厨2+清洁1,管理由厨师兼任)。
理想配置:6-8人(含专职管理岗和轮班人员)。
扩展配置:10人以上(适用于三餐供应或高菜品复杂度场景)。
具体需结合食堂运营模式、供餐需求及预算调整。更多细节可参考来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