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基本定义
A型血是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类型,其核心特征是红细胞表面存在A抗原,而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。在ABO系统中,血型的分类基于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类型:
A型:红细胞有A抗原,血清含抗B抗体;
B型:红细胞有B抗原,血清含抗A抗体;
AB型:红细胞同时有A、B抗原,血清无抗A/B抗体;
O型:红细胞无A/B抗原,血清含抗A和抗B抗体。
2. 亚型分类
A型血并非单一类型,而是包含多个亚型,其中最常见的是A1和A2,占A型人群的99.9%以上:

A1型:红细胞同时表达A抗原和A1抗原,血清仅含抗B抗体;
A2型:红细胞仅表达A抗原,血清含抗B抗体和少量抗A1抗体;
罕见亚型:如A3、Ax、Am等,抗原表达极弱,易被误判为O型。
临床意义:A2型因抗原性较弱,输血时可能因误判(如将A2B误判为B型)引发溶血反应,需通过更精确的检测技术(如吸收放散实验)确认。
3. 遗传机制
A型血的表达由9号染色体上的ABO基因决定:
显性基因:IA(A型)和IB(B型)为显性,i(O型)为隐性;
基因型组合:若个体携带IAIA或IAi基因型,则表现为A型血;
抗原合成:A抗原的形成依赖于H抗原的存在(由FUT1基因编码),若H抗原缺失(如孟买血型),即使携带IA基因也无法表达A抗原。
4. 与其他血型系统的关联
Rh血型:A型血可进一步分为Rh阳性(含D抗原)或Rh阴性(无D抗原)。Rh阴性A型血(即“熊猫血”)因稀有需特殊输血管理。
特殊抗原组合:如案例中提到的“E、Jk b、M抗原阴性”A型血,需多抗原匹配的稀有血液,这类情况被称为“抗原阴性血”。
5. 检测与误判风险
常规检测:使用抗A/B试剂判断红细胞抗原,结合血清抗体反向验证;
亚型误判:弱A亚型(如Ax)可能因抗原量不足被误判为O型,需通过分子检测或吸收放散实验确认;
获得性B抗原:某些疾病(如肠道感染)可能导致A型红细胞临时出现类似B抗原的结构,需鉴别真伪。
6. 特殊案例与科学进展
孟买血型:若个体为hh纯合子(H抗原缺失),即使携带IA基因,也无法表达A抗原,需输注同为孟买血型的血液;
血型改造技术:通过酶处理去除红细胞抗原,可将其他血型转化为通用O型,目前已在实验阶段取得进展。
A型血的表达方式不仅受ABO基因调控,还与H抗原、Rh系统等多重因素相关。其亚型的复杂性要求临床输血前需精确检测,避免误判风险。未来,随着血型改造技术的发展,通用血液的制备或能缓解稀有血型供血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