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型血与B型血发生凝集反应的根本原因在于ABO血型系统中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。以下是该现象的详细机制及相关临床意义:
1. 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
A型血:红细胞表面含A抗原,血清中含抗B抗体。
B型血:红细胞表面含B抗原,血清中含抗A抗体。
凝集反应机制:
当A型血与B型血混合时,A型血中的抗B抗体(IgM类)会识别并攻击B型血红细胞表面的B抗原,形成抗原-抗体复合物。
B型血中的抗A抗体也会与A型血红细胞的A抗原结合。这种双向反应导致红细胞交联成团(凝集),并激活补体系统,最终引发红细胞破裂(溶血)。
2. 凝集反应的临床表现
急性溶血反应:红细胞破裂释放大量血红蛋白,可能堵塞肾小管,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、血红蛋白尿,甚至休克或死亡。
症状:输血错误后可能出现寒战、发热、胸痛、低血压、黄疸等,严重时需紧急抢救。
3. 输血原则与临床应对
同型输血原则:正常情况下,A型血只能输给A型或AB型受血者,B型血只能输给B型或AB型受血者,以避免凝集反应。
紧急情况下的例外:
O型血:红细胞无A/B抗原,可少量输给其他血型(但血清中的抗A、抗B抗体仍可能引起溶血风险)。
AB型血:血清中无抗A、抗B抗体,可接受所有血型的红细胞,但不可大量输入异型血浆。
交叉配血试验:输血前必须通过交叉配血(主侧和次侧试验)验证相容性,确保无凝集反应。
4. 其他相关血型系统的补充
Rh血型系统:若Rh阴性母亲怀Rh阳性胎儿,可能因抗体(IgG)通过胎盘导致新生儿溶血,需产前监测与干预。
亚型与罕见血型:如A型中的A1、A2亚型,或孟买血型(缺乏H抗原),需更精细的配型检测。
总结

A型血与B型血的凝集反应是ABO血型系统抗原-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直接结果。临床输血必须严格遵守血型匹配原则,并通过交叉配血试验确保安全。Rh等次要血型系统的潜在风险也需纳入考量,以避免严重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