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全球及中国最常见的血型
1. 全球范围
O型血是最普遍的血型,其中O+型占全球人口的39%以上,其次是A+型(约31%)和B+型(约21%),AB-型最罕见(仅0.4%)。
不同地区的分布存在差异:
美洲和非洲:O型血占主导(如南美洲约70%为O型)。
亚洲:O型和B型较常见(例如印度B型血占比达40%)。
欧洲:A型血更普遍(如挪威、丹麦等国A型占比近40%)。
2. 中国情况

根据2022年最新研究,中国血型分布为 O型(34.2%)>A型(28.72%)>B型(28.17%)>AB型(8.91%)。
区域差异明显:北方以B型和O型为主,南方O型比例更高,长江流域AB型相对较多。
二、O型血为何被称为“危险血”
1. 输血矛盾性

“万能供血者”的局限性:
O型血的红细胞不含A、B抗原,理论上可输给其他血型(称为“万能供血者”)。但O型血浆中含有 抗A和抗B抗体,若大量输给A、B、AB型患者,会引发溶血反应,导致红细胞破裂甚至死亡。
紧急输血的风险:
尽管少量O型血在紧急情况下可临时使用(需输注“洗涤红细胞”),但若输注全血或血浆,抗体会对受血者造成严重威胁。
2. 受血限制
O型血的人 只能接受O型血,若误输其他血型,会因A/B抗原与体内抗体结合引发溶血。
3. 历史与认知误区
过去认为O型血是“万能血”,但现代医学强调严格同型输血。O型血的“危险”标签源于其潜在溶血风险,尤其在未规范操作时。
三、补充说明
Rh血型的重要性:除ABO系统外,Rh阴性(如“熊猫血”)需额外关注,仅占中国人口的0.3%。
血型转换技术:近年研究发现通过酶处理可将其他血型转为O型,但仍处于实验阶段,尚未普及。
如需更详细数据或特定国家/地区的血型分布,可参考来源网页。